日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金属所有3项成果分别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由金属所韩恩厚、王俭秋、柯伟、张波等人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管道科技研究中心艾慕阳、王维斌等人共同完成的“油气管道的腐蚀损伤评价及维修技术”获得2012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开展了系列管线钢的微观结构、土壤腐蚀电化学、应力腐蚀的机理研究,提出环境断裂的局部化原理并得以证实,首次发现恒载荷下管线钢可以发生应力腐蚀开裂,提出管线钢应力腐蚀是局部材料的力学-化学的交互作用的自催化过程;首次将复合微电极技术与模拟管线涂层缝隙结合,发现剥离涂层下国产X70管线钢在我国土壤溶液中能够发生穿晶应力腐蚀破裂,并在开路电位、欠保护和阴极保护断电情况下,发生近中性应力腐蚀开裂的敏感性最强;提出腐蚀裂纹当量法,并率先建立了管道腐蚀损伤评价的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行业标准(SY/T 6151-1995);对在役管道区域阴极保护调试与评价,提出了区域阴极保护的保护效果评价方法及指标,建立了脉冲电流阴极保护设备;采用ER技术进行基于电流密度的干扰检测,成功实现了管线所在杂散电流干扰的现场试用实验;建立了含缺陷管道的导波检测与诊断分析技术,研制了相关检测设备和配套的数据分析诊断软件;研发了管体缺陷修复技术、防腐层修复技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作为管道不停输维抢修技术,形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行业标准(SY/T 5918-2011)。该研究成果共形成了2项行业标准、6项企业标准、10项技术规程/作业指导书及管理办法,取得了2件软件著作权,申请专利23项(已授权3项),发表论文68篇。这些技术和标准已经在我国长输管道的安全评价与腐蚀控制中得到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金属所杨柯、单以银、严伟、任伊宾、王威等人共同完成的“新型钢铁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性能研究”获得2012年度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该研究以钢铁材料的强韧化及功能化设计和制备为主要学术创新目标,采用成分优化、纯净化冶炼、热变形控制、组织细化、强韧性匹配、功能性合金化等多种技术途径,通过在新型钢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方面开展的大量系统和深入研究工作,实现了钢铁材料设计理念的更新,有效地提高了现有钢铁材料的性能水平,发展了一批结构/生物功能一体化新型钢铁材料,在国内外相关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工作在金属材料类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共发表研究论文140篇,其中SCI收录76篇,EI收录125篇,被同行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引用405次;申报专利36项,授权23项。
由金属所杨院生、胡壮麒和上海宝钢研究院方园、于艳以及北京科技大学张炯明等人共同完成的“钢的亚快速凝固组织、性能与控制机理”获得2012年度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该研究建立了在液相强迫对流条件下亚快速凝固过程中溶质的传输机制和非平衡分配的理论模型,提出了计算方法;成功研制了亚快速真空凝固实验装置和界面传热模拟实验装置,提出了模拟研究薄带连铸的铸带凝固方法;通过铁素体和奥氏体界面响应函数的计算和实验,给出了亚快速凝固不锈钢初凝相析出的凝固速度判据;首次系统研究了亚快速凝固不锈钢中的铁素体,发现存在块状铁素体、枝晶状铁素体、板条状铁素体、胞状铁素体、条带状铁素体等不同的铁素体形态,原位观察到铁素体相的析出和长大过程,获得了亚快速凝固不锈钢中铁素体的形成及演变规律,提出了形成机制;得到了亚快速凝固薄带中合金元素偏析和夹杂物分布的规律,揭示了元素含量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减少合金元素含量、放宽有害元素含量的限制原则;研究成功了AISI304不锈钢亚快速连铸薄带直接冷轧工艺,经直接冷轧后表面质量和综合力学性能完全达到实际生产要求,成果在我国宝钢薄带产业化研究中得到应用。该研究发表论文108篇,其中SCI和EI收录80篇,被引用263次,授权发明专利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