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展
您当前的位置 :

日前,由中科院海洋所承担的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典型海湾生境与重要经济生物资源修复技术集成及示范”顺利通过自评估验收。

项目负责人杨红生研究员和7位子任务负责人全面汇报了研究成果和工作亮点,专家组认为项目超额完成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各项考核指标。

项目实施4年来,项目组调查和评估了辽东湾、荣成湾和象山港海域的主要陆源污染物种类及其分布动态、重要生物资源及其数量分布;建立了相应水动力学模型,构建了环境容量模型;构建了辽东湾、荣成湾和象山港生境和资源修复效果评价技术,并进行了应用。针对目标海湾生境特点,项目组确定了相应的生物修复工具种和工程手段,从而建立了沙蚕-翅碱蓬-根系微生物、芦苇-根系微生物、贝-藻-鱼多元养殖、大叶藻(草)床、人工鱼(藻)礁、人工藻床、人工牡蛎床等7种生境修复模式和技术体系,规模化示范应用效果明显。另外,项目组还优化了沙蚕、文蛤、刺参、魁蚶、长蛸、许氏平鲉、鼠尾藻、海黍子、毛蚶和青蛤10种经济生物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建立了沙蚕、文蛤、刺参、魁蚶、皱纹盘鲍、长蛸、菲律宾蛤仔、许氏平鲉、褐牙鲆、鼠尾藻和毛蚶11种经济生物资源修复模式与技术体系,为海湾生物资源修复提供种苗基础和技术支撑。

“典型海湾生境与重要经济生物资源修复技术集成及示范”项目共完成学术论文11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17项,颁布地方标准7项;建立核心示范区8个,总面积3.8万余亩,辐射推广应用31万余亩,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5%以上;培养研究生43名;部分研究成果获2011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2011年度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