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展
您当前的位置 :

2010年12月28日,山东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在青岛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日照市岚山区前三岛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海州湾生境与生物资源修复技术”进行了成果鉴定。

近5年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日照市岚山区前三岛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计划等海州湾生境及生物资源修复等科研课题,取得一系列成果,如构建了开阔海域大型藻类抗风浪沉绳式养殖模式和栉孔扇贝健康安全养殖模式,采用大型藻类沉绳式养殖模式养殖龙须菜2个月,产量达到1200kg/亩;栉孔扇贝度夏成活率由20%提高至60%以上;综合使用海珍礁、方形鱼礁和沉船礁等礁体构建了适合岛屿海域的生态增养殖模式,使礁区瞬时鱼类资源密度高达8-18尾/m3,经济鱼类资源量和效益明显增加;建立了基于养殖系统动力学的栉孔扇贝养殖容量评估模型,估算了海州湾适养水域栉孔扇贝养殖容量,最适密度为13粒/m2;研发了多层组合式海珍礁和一种适用于泥沙底海域的底播式增养殖设施(“海龙”),设施投放一年后刺参分布密度由1-2头/m2增加至5-16头/m2;授权发明专利4项,受理发明专利1项;获得无公害产品和产地认证各1个等。

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在生境与生物资源修复和养殖容量评估模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海湾生境及生物资源修复提供了技术、设备和模式等支撑。

杨红生研究员汇报成果情况

会议现场

与会专家合影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