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展
您当前的位置 :
   由中科院海洋所肖志忠等人完成的中华鲟海水驯化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0410050414.1)
   该发明涉及江海洄游性鱼类中华鲟的淡水苗种经过海水驯化,逐渐转入海水中养殖的过程。用该方法驯化的苗种成活率高、从淡水过渡到海水时间短,可以在我国沿海任何地区进行驯化后实施人工增殖放流,对于更好地保护中华鲟这一珍稀鱼类,恢复我国中华鲟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华鲟是距今约2亿年前白垩纪残留下来的孑遗种类,主要分布在东海和黄海的大陆架水域及长江干流。中华鲟是江海洄游性鱼类,每年6-8月到长江口进行溯河洄游,9-10月陆续到达湖北江段,并在江中滞留过冬,翌年10-11月到宜昌江段产卵繁殖,产后立即降河返回海洋育肥。仔鲟顺流而下,次年4-5月间,主要集中在长江口崇明岛东滩水域,幼鲟入海前在此逗留5个月左右,体长由10厘米左右增加至30厘米左右。
   由于长江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切断了中华鲟产卵洄游的通道,葛洲坝工程已迫使中华鲟在葛洲坝下产卵繁殖,长江中华鲟自然产卵场已大幅度减少,国家通过人工繁殖和放流的办法予以增殖和保护。然而,三峡工程的兴建将进一步改变长江水域水流分配的时空格局,生态环境和水文状况将发生相应变化。目前,人工增殖放流仅局限在长江水域及长江口水域,而进行生产的船只、插网及流刺网极易对幼鲟造成伤害,河口区的涨落潮也会造成幼鲟的搁浅。为有效地保护幼鲟的增殖数量,可以通过海水驯化,经海水暂养后,直接在海中进行人工放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