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院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

  519日上午,2018年沈阳市科技活动周暨中科院在沈科研机构公众科学日启动仪式在沈阳自动化所举行。启动仪式上,沈阳自动化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桑子刚致欢迎词,沈阳分院副院长马越红介绍了沈阳分院此次科研机构公众科学日活动安排情况,沈阳市副市长阎秉哲讲话并宣布科技周启动。仪式由沈阳市科技局局长赵日刚主持。启动仪式后,阎秉哲一行参观了沈阳自动化所建所60年成果展。辽宁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春英,沈阳市副市长阎秉哲,沈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晓虹,沈阳市科协党组书记吴智丰,及中科院沈阳分院系统内各单位负责科普工作的领导们出席了此次活动。为了使这次科普活动更加生动、吸引社会公众,沈阳分院精心策划,与系统各单位一起精心准备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科普大餐,免费开放了60余个实验站点、机器人展厅、标本馆等科普基地与场馆;组织了神奇的激光、奇妙的微观世界、机器人、化肥-人类的功臣等30多场主题各异、妙趣横生的专家科普报告;通过展示、动手实验、科学体验营、科普报告等形式展示中科院院科技成果、宣传科普知识;通过专家报告、讲座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分享科学研究故事,传承科学家爱国奉献精神;为公众解读雾霾、互联网、腐蚀等公众关注的焦点。同时,实施青年科技专家走进中小学校园行动,通过科普报告和科普实践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养,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解科学、热爱科学,长大后投身科学,报效祖国。 

  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向公众开放展示了“化学微观察”、“生命万花筒”、“走近高精尖”、“能源伴我行”四个展区。在“化学微观察”展区,既有光发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高端仪器设备,还有光谱、吸附等物理化学过程的详细讲解,更有有机化学、生物质等充满趣味的互动实验。在“生命万花筒”展区,细胞中的荧光、芯片中的生命,一个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事物都在科学里变成了现实,激发了参观公众的极大兴趣。在“走近高精尖”展区,大家亲自体验“看不见的刀”和“最亮的光”的威力,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领略神奇的原子和分子世界,用世界上最快的“摄影机”观察分子反应的实时过程,感受科学金字塔尖的魅力。在“能源伴我行”展区,大家不仅认识了氢能、太阳能、风能等洁净环保的新能源,同时,也了解了我所在能源领域为国计民生做出的重要贡献。 在“科普讲座”环节中,化物所研究员、青年博士和研究生为公众精心准备了12个主题、14场次的讲座。“蛋白质七十二变”、“生活中的光”、“摩擦与润滑的秘密”、“食物中的化学”四场讲座,举重若轻地剖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或现象中蕴含的科学原理;“科学治霾,我们在行动”、“基因的故事”、“爱护蓝星上的生命之源——水”三场讲座,深入解读公众非常关心的雾霾、转基因和水污染等问题;“人工智能——开启数字信息化社会”、“纳米技术漫谈”、“神奇的激光”等讲座,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阐述;“世界上存在魔法吗?——煤变酒精之旅”将我所的前沿成果形象地介绍给小朋友们。此外,沙国河院士科普团队还为广大儿童带来了保留节目“奇妙的科学实验”,讲座将激光、静电、力与运动、光学、生命等丰富的科学原理知识用一个个炫目的实验演示出来,丰富多样的科普讲座让平时“高精尖”的科研离普通人的生活不再遥远,让科学的种子在少年的心里悄然发芽。 

  在金属研究所,马秀良研究员题为“奇妙的微观世界”的精彩科普讲座点燃了“公众科学日”气氛。马秀良研究员从材料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联系、微观世界的探索方式、不锈钢腐蚀的原理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向观众展示了神奇的材料微观世界,在场的听众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先进炭材料研究部、环境功能材料研究部、催化材料研究部、失效分析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以及分析测试部等实验室同时向社会公众开放。在室外展示区,“材料学认知”、“神奇的新材料”、“材料与美丽中国”、“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阶梯”等展区介绍了材料科普知识,也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展示了金属所3D打印、新型净水材料、抗菌不锈钢材料、先进炭材料、磁性材料、陶瓷材料、热电材料、仿生材料、光催化材料、涂层材料、可溶解铝合金等科研成果,展台前人头攒动,备受观众喜爱。最具人气的材料学科普知识有奖问答环节吸引了大批参与者,大家争先恐后地抢答问题,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在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开展了“肥料与生物--人类的朋友”为主题的对外开放活动,向社会公众和青少年集中展示研究所的科技创新成果,主要包含“科普报告”、“科普展览”、“自然寻踪”和“大手拉小手我们来制作”四个环节。通过科普报告、科普展览和互动小实验等向社会公众介绍了肥料和真菌相关的基本知识,让听众正确认识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为我们生存的地球更美好做出自己的贡献。尤其是真菌和植物科普知识有奖问答环节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大家争先恐后的抢答问题,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在“自然寻踪”环节中,通过对研究所园区的植物讲解,让孩子们亲身接触和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了由花至果的生长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在“大手拉小手我们来制作”环节中,通过现场演示,让大家了解如何采集制作植物标本,指导如何亲手制作植物标本。  

  在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推出了建所60年主题展和机器人成果展,两款水下机器人以实物的方式首次与社会公众见面。一款是今年4月成功完成海试和试验性应用潜次的“潜龙三号”自主水下机器人。另一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套6000米级遥控潜水器装备(ROV)。“海翼”号水下滑翔机、“潜龙一号”和“潜龙二号”自主水下机器人、地震救援机器人、蛇形机器人和新松公司智能服务机器人分别以实物或模型的形式亮相。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受众,沈阳自动化所组织举行了多场科普报告,光电信息技术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朱枫作了题为《机器视觉——机器人的火眼金睛》的报告,讲解了机器人、机器视觉概念,介绍了机器视觉的应用和沈阳自动化所的相关研究成果。空间自动化技术研究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宋屹峰以《人、机器、机器人》为题作报告,从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机器人未来4个故事入题讲述了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知识。此外,沈阳自动化所针对小学及学龄前儿童安排研究生分别讲解了多场机器人科普报告。活动期间,还向来参加活动的公众发放了参观护照,集印章换取纪念品,得到前来参加活动的小科技迷们的踊跃参与。  

  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了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创新一”近海综合科学考察船等科研平台,并组织利用科研平台与装置、展板、摄影大赛、多媒体演示、现场解说、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为公众奉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大餐。吴惠丰研究员、李艳芳副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污染物的生物效应” 和“变化的海平面”的科普报告,针对民生关注热点,介绍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分享科学故事,引领听众漫步科学前沿。 

  在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于波博士以“新一代物联网技术——NB-IoT”为报告主题,带领聆听者走入了物联网的世界,从物联网的起源、发展、现状,再到共享单车、智能家居、智能仪表等热门应用,再深入到NB-IoT的特点、特性、优势,从技术发展、综合应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物联网及NB-IoT技术的发展。报告后参观了高档数控国家工程中心,直观地了解了数控系统产品、机床电子产品等。使参观者身临其境地观摩科研仪器,了解科学原理,零距离、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科学的魅力。  

  同时,海洋所的“深远海探测体系与研究平台”及“海洋生态牧场”系列成果受邀参加了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开幕式的主场活动,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春礼等出席开幕式并参观。 

  沈阳分院公众科学日活动得到了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以及科技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新华网、中新社、辽宁日报、沈阳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宣传,对于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培养,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在两天的开放时间内,中科院沈阳分院系统各单位共接待来自沈阳、大连、青岛等地的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2万余人次。 

  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中国科学院有12家分院、100多个研究单位,13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有8000多名正高级研究人员、近6万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庞大的科研力量,既是国家和民族科学进步、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也为科普事业和科学教育事业提供了支撑。

阎秉哲副市长讲话

沈阳分院副院长马越红致辞

沈阳自动化所党委书记桑子刚致辞

赵日刚局长主持启动仪式

中科院在沈科研机构公众科学日启动仪式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普报告现场

金属所科普报告现场

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科普报告现场

沈阳自动化所活动现场

海洋所“深远海探测体系与研究平台”

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活动现场

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公众科学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