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您当前的位置 :

9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所”)主办的第二届海洋潜标观测国际培训会在青岛闭幕,来自巴西、阿根廷、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50名学员及国内外知名学者、青年科学家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为期两周,通过国内外多学科专家授课及海洋科考实训,旨在有效提升“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海洋潜标观测领域的技术水平,拓展并加强与带路沿线国家的海洋科技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海洋观测发展。通过培训,学员深入了解海洋潜标观测的基础理论与前沿成果,学习最新潜标设计、布放和回收技术,潜标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原位观测在海洋环流、气候变化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培训中,学员还搭乘科考船成功开展海上潜标设备的布放与回收实训,全方位加深了对海洋观测的理解,增强了应对复杂海洋环境的能力。

学员们对本次培训给予高度评价。巴西圣保罗大学博士生João  Pedro Mancio de  Amorim表示,通过培训收获颇丰,课程既涵盖海洋观测理论知识,又包括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应用。印度尼西亚国家研究与创新署研究员Yoke  Hany  Restiangsih表示,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潜标布放和回收科考船现场实训操作,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潜标系统,既激动又兴奋。摩洛哥卡迪阿亚德大学博士生Hind  Aguelal表示,他从培训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技术,如有机会,希望将来能到中国从事海洋科研工作。

海洋所所长王凡表示,研究所高度重视海洋观测技术,成功建立了包括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在内的多个重大观测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深海实时数据传输。本次培训不仅深化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海洋科技合作,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海洋科技界的影响力。未来,海洋所将持续打造国际培训品牌,欢迎更多海洋领域机构和组织加入合作,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海洋所所长王凡为培训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学员乘坐科考船出海体验潜标布放和回收


学员体验仪器操作


授课现场

原文链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