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位科学家的“科学秀”
——中国科学院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速写
光明日报记者 齐芳
戴上一个黑色臂环,手臂伸向屏幕,然后左右扭动,就能控制电子游戏中飞机的飞行路线——5月19日,在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的公众科学日上,尝试肌电手势游戏的人跃跃欲试。
5月19日上午,2018年中国科学院在沈科研机构公众科学日活动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启动。曾担任重要科考任务的“潜龙三号”、深海科考型ROV系统两款水下机器人,首次与社会公众见面。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摄/光明图片
5月19日至20日,中国科学院第十四届公众科学日开启大幕,中国科学院下属120个科研机构向社会公众开放,2000多名科学家与公众现场互动,给全国公众上演一场华丽的“科学秀”。
生动的科学课
中午12点30分,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外已经排起了长龙。为了方便大家参观,自动化所把相关的演示设备和智能机器人都搬到了一楼大厅,还特别开放了以往不对外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该所党委书记牟克雄上午参加完北京科技周主会场的活动后,马上赶到现场指挥协调。
中科院物理所每年公众科学日都会给观众带来新感受。朱楠已经是第四年带孩子过来了,“今年特别吸引我们的是写了物理公式的井盖,孩子看了就喜欢,也愿意去了解。”
吴江已经是大学生了,他和同学们一起约在中科院计算所参观芯片的研发。他告诉记者:“我们想来看看计算所的研发新进展,计算所是我将来考研的选择之一。”
从科普报告到互动实验、从科学原理展板到个性化讲解、从线下活动到网络直播,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参观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科普活动,上一堂生动的科学课。
推动科普常态化
我国公众对科普的需求日益高涨,一个周末的开放并不能让大家“解渴”。如何推动科普向常态化发展,这是中国科学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各个研究所在这方面也都做了很多有益尝试。
中科院自动化所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本次开放日,自动化所还引入了新浪微博直播和腾讯科普直播的方式,让不能来到现场的公众也能实时感受科技的魅力。
中科院计算所科普主管沈哲介绍,计算所将推出每月一次的科普课堂活动,把百名中小学生请进计算所,请科研人员为他们作报告或进行科学实验演示、科普游戏。
中科院物理所已将科普作为研究所新名片来打造。已经运营三年多的物理所公众号总关注人数超过50万。同时,物理所还积极参加大众媒体科技类节目的策划和制作,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中坚力量。
公众科学日也变成了“科学传播月”。中科院北京分院党委书记马扬说:“为了满足公众更多的科普需求,北京分院联合京区研究所在科学传播月的每个周末,组织策划多个专场科普活动。”
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说:“中国科学院有12家分院、100多个研究单位,13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有8000多名正高级研究人员、近6万名硕士博士研究生。这样一支庞大的科研力量,既是国家和民族科学进步、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也为科普事业和科学教育事业提供了支撑。”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20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