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您当前的位置 :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实习生 苏琬茜)作为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在辽宁和山东地区的分支机构沈阳分院做出一个“大胆”的举动——将该分院系统单位100个专家团队的信息毫无保留地公布在网上,包括团队信息、团队介绍和典型项目案例,甚至科学家或课题组联络人员的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也都“晒”了出来。

  这在中科院系统内部是第一个,其目的就是试着“破除”致使科技成果束之高阁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助理、科技合作处处长李明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该院在长期开展院地合作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对他们这些“大院里科学家”的了解往往还停留在“两弹一星、上天入地”等重大科学成就上,“他们对我们能为地方产业发展、企业技术升级所提供的科技支撑服务内容并不十分清楚!”

  说来也不奇怪,在李明看来,当前不少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的信息交流方式实在“过于老土”,以中科院沈阳分院为例,该院科技成果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接待政府和企业家代表团到访工作,其核心部分就是双方交流供需信息,受众一般20~50人;二是在各地举办的科技成果对接会,主要解决的是科技成果信息大范围发布,受众一次最多500人;三是各研究所的网站,但目前全院多数研究所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成果转化网页,而且一般只介绍研究所成果,却不介绍专家信息。

  面对这些在“互联网+”时代显得格格不入的“旧方式”,李明和同事狠下功夫,整理出1000项适于转化的科技成果,遴选出100个能够开展成果转化的专家团队,打造中科院沈阳分院科技成果信息网。按照李明的说法,与以往的科技成果宣传、推广网站不同的是,沈阳分院科技成果信息网将各研究所科技处、课题组及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毫无保留地放在科技成果或专家团队的醒目位置,而没有刻意地仅仅保留沈阳分院的联系方式。“这样做有些‘壮士断腕’的意思,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科技对接的中间环节,搭建起政府、企业与研究所直接联系的桥梁,提高沟通效率。”

  根据中科院沈阳分院的统计,该网站去年6月上线以来,截至今年7月访问量已超过26.8万次,平均每月超过2万次访问量,即每天超过600次访问,而沈阳分院科技合作处共计8人,相当于每人每天接待75次。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