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 重点突破未来型先导型产业
院士专家建言献策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
本报讯(记者谢小芳)6月16日下午举行的大连市科技创新工作院士专家座谈会上,市科技局就《大连市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指南》作了情况说明。记者从中获悉,未来4年,我市将以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力争在人工智能、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未来型、先导型产业领域取得若干突破,使之成为我市未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推动信息产业、清洁能源、新材料、海洋经济、石油化工、交通、关键部件、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基础型、骨干型产业创新发展,使之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针对我市重点产业领域科技创新的实际,当天参会的周廉、柯伟、李鹤林、封锡盛、刘中民等1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各领域专家在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如何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中科院沈阳分院组织系统内外专家,分析大连市产业发展现状,对我市石油化工、洁净能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钢铁材料、集成电路、生命健康及现代农业等七大产业提出发展建议。
石油化工方面,当前我国炼油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趋势与措施是建设大规模炼油化工一体装置,以集约、先进的产能淘汰分散、落后产能。中科院沈阳分院专家建议,在持续推进产业聚集度的同时,大连应依托新型煤化工系列技术对现有化石能源产品结构进行升级与优化,持续扩大催化剂产业,不断延伸下游精细化学品产业。加强辽宁催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牵引大连石油化工企业聚集在长兴岛,按照高标准建设园区,尽量避免“邻避效应”,利用长兴岛地理、基础设施的有利条件,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园,增强在地转化能力,为关联产业发展做好基础。
洁净能源是未来发展需求十分巨大的领域,专家建议,大连应充分发挥在洁净能源领域的人才和学科优势,汇聚储能、动力电池、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产业链。加快国家重大研发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科技支撑。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鼓励产业链延伸拓展,如可将能源产业及其应用服务结合,打造能源汽车等大产业链。
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作为战略切入点,是实现大连市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依托。专家们建议,大连可结合软件及装备制造形成的技术能力,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可穿戴装备、机器人等作为大连市优先发展的重要科技创新领域。重点发展新一代工业、服务、医疗等智能机器人,依托物联网实现信息通讯系统与物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智能制造网络。着眼未来,提前在大连布局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载体,培育形成产业新优势,提升产业国内外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专家提出,采用自主创新技术提高钢铁材料品质,用于大连重大装备基础零部件制造,是实现大连市材料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方面可以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做大做强轴承钢产业。以瓦房店轴承集团为基地,依中科院托金属所“辽宁省材料研发共性技术创新平台”,联合东北特钢等企业,组成瓦轴、东特、金属所合作联盟,金属所提供技术,东北特钢生产轴承钢材,瓦房店制造高端轴承。另一方面,建设大锻件生产基地,提升重大装备基础零部件制造水平。以大连重工或者东北特钢为基地,在大连建设高端、智能、清洁的钢铁大铸坯构筑成形生产线,进行核电、石化、风电、海洋平台等大锻件和特厚板的制备。大锻件构筑成形这一原创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望从根本上实现大连高端大锻件的自主化生产,满足国家战略性需求,同时拉动全省的产业链条,打造基础零部件制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