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您当前的位置 :

  本报讯(记者 刘欢)记者昨天从国家海洋局获悉,当地时间1月10日18时14分,我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自主水下机器人——“潜龙二号”,在西南印度洋成功下潜至1600米指定位置,由此实现了它的大洋首秀。这次海底勘探中,“潜龙二号”首次获得了这个区域的精细海底地貌图。 

  下潜当天,中国大洋第40航次科考所在的西南印度洋作业区阳光明媚,风平浪静。凌晨5时30分,由19名队员组成的AUV(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系统)项目组全员出动,聚集在后甲板,开始为下潜做准备工作。 

  当地时间早上8时,在止荡绳的牵引下,明黄色的“潜龙二号”像一条大鱼,缓缓由“向阳红10”船的后甲板没入水中。入水后,“潜龙二号”很快向下游动起来,正式开始了其首次深海探索之旅。这次探测任务包括了海底地形地貌探测、热液异常探测、磁力探测等丰富内容。 

  随后,声通讯机入水,在船上的监控电脑上同一时间接收到了“潜龙二号”在水中的状态信息。9时27分,“潜龙二号”下潜了1600多米,到达指定位置,抛载下沉压铁,在距离海底100米的位置悬浮。16时44分,在完成全部作业后,“潜龙二号”抛载上浮压铁,开始回归。17时13分,“潜龙二号”在距离母船1000多米处浮出水面。18时14分,“潜龙二号”被顺利回收至“向阳红10”船的后甲板上。 

  经过处理,科考队获得了精细的海底地形地貌,这是我国第一次获得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断桥热液区的精细海底地形地貌图。 

  “潜龙二号”总设计师刘健表示,此次“潜龙二号”顺利完成第一次热液区域探测,完成了全部预定使命,无动力上下潜和自主航行稳定,采集到的地形地貌数据和近海底环境参数有效,达到预期目的,为本航次海试和试验性应用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潜龙二号” 将在本次成功下潜的基础上,继续在第一、第二航段开展海上试验和试验性应用。它立足国际前沿技术、面向国家重大应用需求,将为我国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和勘探提供高效、精细、综合的国际先进手段。 

  (原载于《北京日报》 2016-01-13 第09版 中国新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