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您当前的位置 :

  

   队员共同协作布放“潜龙二号”

  

  “潜龙二号”被吊出水面

  

  “潜龙二号”成功回收被缓缓放至支架上

  

  AUV项目组在“潜龙二号”完成首潜后合影

  当地时间1101814分(北京时间2214分),随着“潜龙二号”稳稳地被吊至“向阳红10”船后甲板的支架上,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系统(AUV)圆满完成其大洋“首秀”。“潜龙二号”第一次在西南印度洋断桥热液区的下潜,获得了该区域近底微地形地貌和海底环境参数,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的AUV首次在洋中脊海底勘探。 

  当日,中国大洋第40航次科考所在的西南印度洋作业区阳光明媚,风平浪静,适宜AUV布放作业。凌晨530分,由19名队员组成的AUV项目组全员出动,聚集在后甲板,开始为下潜做准备工作。 

  在不停晃动的船上,要把一个1.2吨重的物体放入海中不是件易事。8时,后甲板组工作人员配合项目组队员,齐心协力拉紧止荡绳,操作着“潜龙二号”缓缓离开后甲板。840分,带着所有人的期待,“潜龙二号”进入万顷碧波中,在无人无缆的情况下,自主地开始其深海探索之旅。 

  随后,声通讯机入水,在船上的监控电脑上同一时间接收到“潜龙二号”在水中的状态信息。927分,“潜龙二号”下潜了1600多米,到达指定位置,抛载下沉压铁,在距离海底100米的位置悬浮。 

  1644分,在完成全部作业后,“潜龙二号”抛载上浮压铁,开始回归。1713分,“潜龙二号”在距离母船1000多米处浮出水面,还引来了十余只好奇的海鸟“围观”。 

  虽然海况很好,可以采用遥控潜器至艉部回收的方式,但“潜龙二号”总设计师刘健希望利用这个机会,选择通常在恶劣海况采用的抛绳方式演练队伍。1814分,“潜龙二号”被顺利回收至“向阳红10”船的后甲板上,圆满完成其大洋“首秀”。 

  经过处理,获得了精细的海底地形地貌,这是我国第一次获得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断桥热液区的精细海底地形地貌图。 

  刘健表示,此次“潜龙二号”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热液区域的探测,完成了全部预定使命,无动力上下潜和自主航行稳定,采集到的地形地貌数据和近海底环境参数有效,达到预期目的,为本航次海试和试验性应用奠定了基础。 

  本航次首席科学家陶春辉说,“潜龙二号” 将在本次成功下潜的基础上,继续在第一二航段开展海上试验和试验性应用。它立足国际前沿技术、面向国家重大应用需求,将为我国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和勘探提供高效、精细、综合的国际先进手段。 

   “潜龙二号”是“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深海潜水器装备与技术重大项目的课题之一,由中国大洋协会组织实施,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作为技术总体单位,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制。据该课题负责人、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李波副主任介绍,该项目是一套集成热液异常探测、微地形地貌探测、海底照相和磁力探测等技术的实用化的深海探测系统,用于多金属硫化物等深海矿产资源勘探作业。(中国海洋报 特派记者崔鲸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