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您当前的位置 :

  科研团队有了新的成果,不用在团队外请人,就可以把技术的创新点划分清楚;有知识产权培训需求,科研团队内就有可以授课的专业人才……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下称大连化物所),有这样的一群年轻人,他们既是科研团队中研发工作的新生力量,也是团队中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有力保障,他们就是大连化物所的院所两级知识产权专员。 

  培养显成效 

  2008年,中国科学院推动建立了知识产权专员管理体系,也是从那时起,大连化物所开始配合中国科学院(下称中科院)启动的知识产权专员培养工作,建设研究所的知识产权专员体系和工作网络。据了解,在通过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专利申请、审查、复审无效与诉讼等4门考试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科院知识产权专员。“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已经有16人通过考试取得了中科院知识产权专员资格,在中科院名列前茅,其中14位都是在应用团队工作。除了院级的知识产权专员,兼职所级知识产权专员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团队,共70多人,这可以算是每个科研团队的‘标配’吧。”大连化物所知识产权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杜伟对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说。 

  为了保证知识产权专员能够胜任岗位的需求,大连化物所会定期为他们“定制”一系列的课程,比如专利分析、专利价值评估等,此外,大连化物所还支持所级知识产权专员参加中科院举办的各类培训。“经过培训的知识产权专员可以帮助发明人进行专利检索、修改专利文件等工作。此外,一个懂得专利相关知识的人在研发前期就参与进来,对于专利布局是十分有益的。”杜伟向本报记者介绍,由于知识产权专员工作的推进,提交专利申请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显著提高,也带动了专利转化运营。 

  据了解,目前大连化物所累计提交专利申请近6000件,拥有近2000件专利,其中的1000多件为发明专利;累计300多件专利实现转移转化,每年都有40多件专利通过合作渠道实现许可、转让,另外还有部分专利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投资或其他方式进行转化,近5年已实现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收入9亿多元。 

  历练出人才 

  在大连化物所的每个科研团队中,几乎都可以看到知识产权专员的身影。田洋任职于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研究部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研究组,2010年成为了大连化物所的一名知识产权专员。从专利检索查新、布局分析到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和审查意见答复,田洋协助所在团队从2009年专利申请量不到20件发展到2014年的54件。“担任知识产权专员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历练,中科院将我们培养成既懂技术又懂知识产权的复合型人才,无论是对未来的工作还是对我们的成长都非常有帮助。”田洋告诉记者。桑石云是大连化物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的知识产权专员,她完成了建立研究室的专利管理流程等工作,协助研究人员对科研项目进行专利布局。“2014年,该研究室的甲醇制烯烃技术(DMTO)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战略布局起到了重要作用。”桑石云说。 

  2013年大连化物所的知识产权专员团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4年,杜伟入选了第二批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我们希望通过这项工作带动更多的年轻人来从事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建立以知识产权专员队伍为基础的工作网络,培养出更多既懂技术又懂知识产权的复合型人才,为创新输入源源不竭的动力。”杜伟说。(记者 宋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