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您当前的位置 :
——记中科院沈阳分院丹东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
 

  □ 本报记者 郝晓明

  工人们在小心翼翼地搬运着精密仪器,刚刚进驻的丹东中科润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们正在抓紧调试设备,楼上的实验室里,即将离任的丹东市科技局副局长林玉英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们还在热烈地讨论着……这是记者近日探访中科院沈阳分院丹东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时见到的一幕。

  短短3年间,该中心在高端人才引进、搭建合作平台、组织合作项目、集成攻关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中科院与丹东的合作多方面、系统化、高效率地全面开展起来。

  2011年4月17日,中科院沈阳分院与丹东市政府签订了市院“十二五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启动建设“中国科学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丹东中心”(以下简称“丹东中心”)。双方根据丹东市科技经济产业发展的需求,制定出院地合作路线图,提出要积极发挥中科院的技术优势,解决丹东地方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此外,中科院沈阳分院特别选派了专人常驻丹东,负责协调中科院系统与丹东社会和企业全面合作工作。林玉英是中科院沈阳分院首位被派到丹东挂职的科技专家,时任丹东市科技局副局长兼丹东中心主任。

  3年来,中科院沈阳分院先后协助当地政府邀请到25位院士、11位专家加入联谊会,帮助建立了9家院士专家工作站、55位产学研专家库。“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成果丹东洽谈会”、“山东省科学院丹东科技成果发布暨科技合作洽谈会”、“院士专家科技宣讲团丹东行”、“辽宁院士专家丹东基地行”等17次重大科技合作活动在丹东引起强烈反响。

  期间,中科院系统22个研究所的40个科技团队、100多位专家与丹东45家企业开展合作项目62项,有力地促进了丹东企业技术和产品水平提高以及产业创新能力的建设,为丹东科技创新打开了一扇窗。

  仪器仪表产业在丹东市具有长期的技术积累,基础雄厚,产品水平较高,但因市场规模较小和宣传不够,没有得到各级政府足够的政策扶持,发展速度受限。受邀前来丹东调研考察的院士、专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向相关部门建言献策,推荐丹东仪器仪表基地和相关企业,使重大计划部门掌握了信息,制定出相应计划支持指南。在院士专家的鼎力帮助下,丹东先后共有7家单位承担了5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累计获得国家经费支持近1.3亿元。

  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拜访专家,为企业牵线搭桥。3年间,丹东中心主任林玉英遍访当地企业,向企业推介中科院的科研成果,组织企业对接中科院相关单位,想办法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瓶颈。在她的建议下,“辽宁省汽车增压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辽宁省智能仪器仪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辽宁省蓝莓小浆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相继成立,为当地企业“扬帆出海”提供了强大支撑。

  为构建长效创新机制,中科院沈阳分院与丹东市政府、辽宁省科技厅于2012年3月共同商定,在丹东联合筹备建立“中国科学院丹东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辽宁省科技厅设立专项支持资金,丹东市提供园区、场地、政策等支撑条件,中科院沈阳分院发挥组织全院科技队伍和技术攻关优势,三方并肩携手,推动中科院与丹东企业联合攻关取得的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为丹东培育新兴产业和孵化高新企业。丹东中心也由科技中介服务升级转变到高新技术实体企业孵化培育基地——中科院沈阳分院丹东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目前,“育成中心”首批4个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二批项目陆续进驻,辽宁省科技厅首批支持经费达2300万元。

  从无到有,如今,丹东已成为辽宁省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最多的地区,迅速提升了丹东在全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