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您当前的位置 :

国际在线报道 (记者 李晓萍):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30日将从上海出发,在此次南极科考中,科考队员将在南极中山站附近筹建一个固定翼机场,以便解决目前南极科考站中山站、泰山站和昆仑站之间的人员和货物运输难题。据了解,中国首架极地考察固定翼飞机将于2015年交付使用。

  在南极科学考察中使用飞机是各国的普遍做法,也是一个国家南极考察实力的重要象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副教授、北航机器人南极科考领队梁建宏说,在即将开展的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中,中国的科考队员将利用极地无人机勘测,在中山站附近的冰盖边缘进行机场选址工作:“我们的飞机叫大白鲨无人机,翼展5.4米,有效载荷18公斤,可以携带四中航空测绘仪器,飞行3小时,我们在310千米的范围内进行观测,考察是否可以做机场,我们要建立一个固定翼机场,这个机场选址很重要。沈阳自动化所还将通过探冰雷达对冰盖下面进行检测,以此实现立体的监测。”

  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介绍说,目前在南极中山站附近的冰盖边缘地区,俄罗斯已经建造了一个机场。中国今后有可能在其周围选择一个合适区域,独立建一个冰盖机场,但也有可能与俄罗斯共有一个机场,具体方案还在探讨中。中国将在今后两三年内在南极配置一架固定翼飞机:“固定翼飞机现在正在采购和改造,今后两三年很可能投入到南极考察任务,要在中山站、泰山站和昆仑站之间的人员运输、紧急救援和航空遥感观测,今后建立简易的冰上机场或者永久跑道需要列入日程,前期要做好相应准备。”

  据了解,中国首架极地考察固定翼飞机选用美国的“Basler BT-67”机型,这是一种已在南极成功使用、成熟可靠的多用途固定翼飞机,同时具备人员快速输运、应急救援和科学调查三种功能,能在零下5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中飞行,现已向美国公司购置,计划于明年交付使用。

  中国目前在南极共建有四个科考站,包括1985年建成的长城站、1989年建成的中山站、2009年建成的昆仑站以及今年2月份正式建成开站的泰山站。但在这些科考站之间,人员和货物运输一直是个难题,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说,固定翼飞机的投入将大大增强中国在南极内陆的考察保障能力:“目前到昆仑站和泰山站之间的人员运输一直靠雪地车队,负载荷重有限制,速度也比较慢,从中山站到昆仑站要走20天,往返一趟40天,如果采用了飞机运输,当天就能实现往返。特别在出现了伤病或者紧急情况,可以快速反应。飞机运输可以多次实现保障。固定翼飞机投入会大大增强我们在内陆的考察保障能力,从中山站到其他国外站点人员交往可以搭建快速通道,考察将实现从平面到立体。”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