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沈阳5月18日电(记者郝晓明)“科普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不仅要在‘公众科学日’、‘科技周’期间举办科普活动,开放科研院所的实验室,还要常年组织院士、专家走进校园,举办公众关心的各类讲座,引导广大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了解科学前沿知识,为公众答疑释惑。”中国科学院在沈科研机构“公众科学日”启动仪式上,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包信和表示。
“加水就能点亮一盏灯的金属空气电池原理与应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海探秘”“航天飞机与泰坦尼克遇难中的材料问题”“机器人芦山救援纪实”“材料与美丽中国“等这些来自中科院在沈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与生活息息相关并被公众热议的话题相结合,被中科院沈阳分院列为今年的科普报告主题。这些主题分别以报告、展览、互动等形式走进校园、社区和公共场所,市民既可看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科技成果,也能感受到昆虫、鱼类、鸟类等自然世界的纷繁变化;既有关乎民生的“食品安全”的答疑释惑,也有社会关注的“避震求生”等科学知识讲座。
近年来,中科院沈阳分院积极倡导广大市民走进科学殿堂,走进科研机构,与院士、专家零距离接触互动,他们定期开放重点实验室,主动走进校园,多角度展现科学的趣味性、艺术性。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金属研究所等在沈科研机构的一些院士、专家还主动承担起沈阳部分中学的校外辅导员工作,指导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包信和院士介绍说,“为了让学生有更生动、更直观的感受,我们的专家百忙中还亲自动手制作实验器材,认真准备,给学生进行实物演示,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广大中小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爱科学、用科学,感受科技的无限魅力。”
走进国立科研机构,揭开科技神秘面纱。今天,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金属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计算机研究所的科研仪器、研究平台、标本馆、科普基地等设施全部对外开放,水下机器人、无人飞机、数控机床雕刻等演示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观,工作人员及时解答市民提出的相关问题,王天然院士、李依依院士还就“机器人”“航天飞机材料”的相关话题与中学生开展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