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您当前的位置 :

他是海陵人,曾获泰州钳工比赛第二名,如今是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一名高工,是旋翼无人机项目的主要研发人员之一——
  雅安地震发生后,72小时是黄金救援期,但在崇山峻岭之间,如何才能在第一时间准确地了解灾情?在这一过程中,泰州籍高级工程师吴旭民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己参与研发的无人机升空航拍,拍出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地震灾情影像。
  23日,记者电话采访了身在雅安市芦山县抗震第一线的吴旭民。
  跨越3000公里,日夜兼程赶赴灾区救援
  吴旭民是海陵区人,今年38岁,现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工作,曾是林海集团的机械维护技师,获得过泰州钳工操作比赛第二名,是我市评出的“金牌工人”。酷爱飞机模型的他,于2009年被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录用,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
  4月20日雅安地震发生后,应国家地震应急救援搜救中心邀请,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决定将无人机投入到抗震救灾,用于地震灾区航拍。
  吴旭民正是旋翼无人机项目的主要研发人员之一。“在地震发生的当天,我们接到指令后就立即把设备装车了。这次共投入4架无人机,其中两架是100公斤重的‘大飞机’,另两架体形稍小点。”吴旭民告诉记者,当时,这些设备部分在沈阳、部分在苏州进行测试。为了抢时间,研究所决定派人开车先将设备送进灾区,两路司机轮番开车,歇人不歇车,开了30多个小时,奔波了3000多公里。
   22日凌晨,吴旭民一行终于赶到地震灾区,当即就开始组装、调试,当天上午就开展了首次飞行。
  用自己研发的设备为救灾做贡献,感觉很光荣
  这两天,吴旭民每天都要跑三四个乡镇,每天起飞至少不下七八次。他说,“真的希望能够多跑几遍,每个乡镇多排查几次,这样就能拍到更多的地震影像,发现更多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能救更多灾区人。”
  据介绍,这两天,该所携带的“大飞机”共起飞一次,“小飞机”则是连续作业,边飞边拍,取得了不少高清晰的现场受灾图片。“这些资料提取后,我们在第一时间送到救灾指挥部。指挥部的同志也不停地夸赞说,这是迄今为止获得的最清晰的航拍影像。”
  “今天已经是第二遍排查了,虽然下了雨,但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我们都坚持不间断地起飞,明天还会进行第三次排查。”吴旭民说他会坚持、再坚持。
  对于震区生活,吴旭民说,他们驻扎在路边临时搭的帐篷里,吃的有方便面、面包等,但就是没有热水。“昨天中午只吃了一碗泡面,还是当地老乡给的热水。老乡很热情,不停地感谢我们。”吴旭民说,灾区到处都是救援人员的身影,互相帮助,场景真的非常感人。
  吴旭民说,目前,灾区最大的困难就是缺电,好在他们车上有自备发电设备,周围的老百姓都拿着手机到他们车上充电。“还有就是缺被子,我们3个人现在合用一床被子。”
  吴旭民告诉记者,当时决定到地震灾区参与救援时,没敢跟他父母说,只跟他爱人说过。
  “震区余震不断,听说有志愿者被碎石砸中牺牲了,牺牲的地方就是我们走过的路上。但我不怕,用自己研发的先进设备为抗震救灾做点贡献,我从心底里感到光荣。”吴旭民说,现在,他每天晚上会跟家人联系一次,主要打电话报平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