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捉到鳖,但我们抓到和带回了7000多米深海里特有的生物和海底样品。”4月27日,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开周的话让他的同伴———蛟龙号“大脑”的研制者开心地笑了起来。
2002年,科技部将7000米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了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主研制工作。这条“蛟龙”的控制系统即“龙脑”的研制及试验任务,落在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头上。为此,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水下机器人技术研究室成立了以王晓辉、张艾群、郭威、刘开周、祝普强5人为核心的研发团队。
在“龙脑”的研发中,王晓辉担任研发组组长;郭威主要负责收集其他系统的控制需求信息并统筹分工,被大家称为“大管家”;祝普强负责综合显控、数据分析平台和水面监控系统;液压和结构专家张艾群则是总体组成员,负责指导蛟龙号总体方面的问题。当时,研发组里年仅20多岁的刘开周完成了航行控制和导航定位的大部分设计,为了选出最佳方案,研发组成员需要在蛟龙号控制系统测试平台上反复比较,不断改进和优化。为了试验蛟龙号控制系统在真实海洋环境中的各项功能和性能,研发组的全体成员从2009年起转战世界各地不同深度的海域,每次海试都要离家很久。
10年的艰辛付出,终于不辱使命,他们成功了!去年6月24日,刘开周亲自参与深潜的“蛟龙”号成功突破了7000米下潜深度。蛟龙号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潜深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深海技术发展实现了新突破和重大跨越。研制蛟龙号“大脑”的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组,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科技界的“蛟龙”。(记者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