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您当前的位置 :
曾经是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包信和院士,跨越了五年之后,今年第三次当选,重上“两会”,他依然那么谦和坦率。面对到访的科技日报记者,身为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物理化学家的他单刀直入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问题。
他说,作为东北这块土地上养育起来的科技人员,总希望能对东北有实质性回报,但是,常常感到心里很着急,一些东北地区科研单位产生的重要成果在东北不能很好落地,难以顺利推广,这和南方发达地区对科技如饥似渴、闻风而动的情形形成了强烈反差。他呼吁,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亟待消解,创新驱动发展,东北到了关键时刻,科技振兴东北也要真正提到日程上来。

作为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在开展院地合作中,包信和院士对科技经济“两张皮”现象体会颇深,对科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尤为关切。他分析说,近些年来,国家对东北地区科技投入不够,对东北的科技发展重视程度也不够,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近年来国家投资的大科研计划、大科学装置布局上,都没有出山海关,东北一个都没有;中科院新建的一批研究所,也都没有落户东北。目前东北地区的科研基本上还依靠国家在“一五”和“二五”时期建立的研究所和大学在做,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投入不够,这些机构也没有得到应有加强。近日,辽宁省陈政高省长也忧心东北还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一流大学。包信和代表认为,未来科技发展,特别是基础科学的发展某种意义上要依靠大科学工程和大科学装置,很多高技术的产品的研制也离不开大科学装置,这种缺失对东北地区创新发展来说就显得比较被动。

二是东北地区整体上来说,由于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的困难和经济转型期财力问题,政府和企业对科研投入、对发展高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承接成果转化的能力差,因此,科研成果在东北的转化就显得非常困难。这位科学家深有感触地说,在南方发达地方,政府和企业都是主动出击,认准了一项科技成果,有时甚至还不是很成熟,就千方百计挖过来,让你来做,有些地区已经从简单的引进项目转变为引进团队;而在东北则不然,往往地方政府很重视成果的转化,但很少有企业主动来研究所找科研人员要项目,而且往往还希望项目要做一个成一个,科研人员不仅要实施“交钥匙”工程,最好还要帮把市场包装好。由于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必然导致科技投入上的差异,最终也必然反映在科技对经济发展驱动上的差异。

那么针对这种现状,如何破解?包信和代表认为,国家在科技投入上应该考虑东北地区的现实情况,加强对东北地区的重视,在投资结构上要区别对待。而最主要的是,东北的研究人员要有创新精神,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大的工程,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区域特点,充分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真正把科研做到点子上。他介绍说,中科院沈阳分院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依托单位,近年来他们针对东北地区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在科技与经济结合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发挥中科院驻沈科研单位高技术、应用型的优势,在辽宁经济相对发达、院地合作基础较好的沈阳、鞍山、丹东、营口和阜新等城市,建立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以分中心为院地合作工作平台,向地方选派科技管理副职,向企业输送科技特派员,收到明显效果,共搜集企业技术需求1000多项,筛选重点项目对接近100余项。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