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心在挖掘项目的同时,亦注重全产业链发展的诉求。图为山东中心工作人员调研华力电机公司。
■本报记者 沈春蕾
“我们能向中科院的专家请教技术难题吗?中科院的大门会向企业敞开吗?”在不少企业心中,中科院似乎就是如此“高高在上”。
“企业经常遇到各类技术难题,希望能找到科研院所为他们指点迷津,却担心被拒之门外。”中国科学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以下简称“山东中心”)主任王晓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院地合作中,这样的尴尬山东中心遭遇过。因此,为了顺利地进行院地合作,仅有十来个工作人员的山东中心,每年走访当地企业约400余家。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山东中心深入一线挖掘产业链需求的共性技术,并与中科院相关科研院所实现对接,解除了中科院与企业之间一直以来的疏远感。
搭建技术平台做公益之事
中科院的技术转移中心目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台型中心,另一类是中介型中心。
中介型中心一般采取企业化运作方式,是法人性质单位,有独立的办公地点,主要围绕技术转移转化提供策划、组织和协调等工作,如北京、上海和沈阳3家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平台型中心一般有自己的场地,提供物理空间,中科院的单位可以入驻,比如湖北、湖南和嘉兴中心等。
山东中心从形式上看是平台型中心,采取大中心带小中心的形式,以山东中心为首,在地方设立分中心;然而,从具体工作方面看,山东中心却在开展中介型中心的工作,除了提供具体的技术平台,山东中心还深入企业调研,组织交流活动,挖掘可以与中科院相关技术实现对接的项目。
山东中心目前为非法人单位,并非一个利益主体,更不承担盈利的任务。因此,山东中心将精力主要集中在搭桥梁、造环境、促交流、建平台、引人才上。
王晓斌要求山东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一定要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充分了解需求,实现企业需求与研究所技术的对接。一旦企业和研究所建立起联系、达成合作意向之后,山东中心的工作才可告一段落。
在山东中心的安排下,企业和研究所可能很快就会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虽然山东中心参与完整转化过程的项目很少,但山东中心却成功地营造了院地合作的良好氛围,实现了中科院技术在地方的应用推广,也让更多企业找到了接近中科院的捷径。
王晓斌说:“越来越多的企业知晓山东中心。更重要的是,企业明白通过山东中心,可与对口的中科院研究所连接上,找到他们需要的技术和专家。”
扶持特色产业 注重产业协同
不同地区的企业也会体现当地特色。
在山东,有不少来自传统行业的大企业,转型升级早已提上日程,这些企业希望能够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技术支持。
如山东医药行业,尽管目前该地区的医药行业在全国排名第一,但医药企业普遍面临利润薄的生存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药企大多从事仿制药的生产和研发,技术含量较低。
因此,由当地政府牵头打造新药创新大平台,努力提升医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山东新医药产业的发展。为配合这项工作,山东中心积极谋划和引荐中科院研究所参与新药创新大平台的建设,推动山东药企与中科院研究所合作开展新药研发。
此外,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洋产业发展在山东备受重视。目前,海洋装备、港口运输、海洋生物等产业正在稳步发展。作为国字号科研机构,中科院从技术导入、人才吸引、平台搭建、战略咨询等多层次组织参与其中,如帮助山东省进行海岸带功能规划,从产业的空间布局上提供科学的依据。
从点到面,从局部到全面,山东中心在挖掘项目的时候,亦注重全产业链发展的需求。如山东中心十分关注传统产业的技术需求,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降低原材料与能源消耗、消除环境污染的技术和成果推广给山东企业,从而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水平。
王晓斌说:“山东的传统产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该地区的传统产业还有提升空间。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需要注意产业结构的协调。”
《中国科学报》 (2012-04-21 B3 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