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IC装备产业基地
十一五期间,中科院沈阳科仪公司联合新松机器人公司、芯源公司等沈阳IC装备研制企业,积极配合沈阳市政府进行十一五规划“02重大专项”的申报工作,成功促成了“干泵与系列真空阀门产品开发与产业化”、“90-65nm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研发与应用”等一系列项目落户沈阳,共争取国家投入资金2.64亿元,为沈阳市发展IC装备制造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院属企业,沈阳科仪公司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致力于开展院地合作工作,积极参与了沈阳市政府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IC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部分的编制工作。同时,配合省、市、开发区政府,会同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沈阳中科博微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等半导体装备厂家共申请承担了5项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国产数控机床及系统示范工程
2007年4月,在辽宁省和沈阳市政府策划和组织下,由沈阳机床集团、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及沈阳高精数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实施了“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国产数控系统示范工程”项目,迈出了国产中高档数控系统产业化的关键一步。
示范工程由沈阳机床集团提供6大类11个型号30台套的数控机床,配套使用沈阳高精数控公司研制开发的3种型号的数控系统,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台套国产数控机床的配套调试、机床检测及样件试切加工等工作。经过双方的联合攻关,在五轴联动高速加工中心产品上,“蓝天数控”系统实现高速加工、五轴联动加工功能;在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产品上,“蓝天数控”系统实现车、铣复合加工、五轴联动加工功能;在双过程数控轮毂车床产品上,“蓝天数控”系统实现双过程加工;尤其是配套国产数控系统的五轴联动高速加工中心,能够加工具有复杂型面的高档叶轮、人像雕塑等工件并完全符合各种检测指标要求,成功替代了原配的国外同类数控系统产品,证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可视化铸锻技术推广应用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是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重要基地。2007年6月26日,直径约10米,总重约450吨,目前世界上最大功率等级的水轮机组三峡工程700MW水轮机转轮不锈钢铸件在鞍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成功下线,这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应用“可视化铸锻技术”与企业密切合作,成功突破了大型铸钢支撑辊、大型船用曲轴等一个个“瓶颈”难题后,又书写的浓墨重彩一笔。
可视化铸锻技术的研究成果引领和支撑多家企业突破了铸锻件制造的技术瓶颈,提高了规模化铸锻件的合格率和材料利用率,最终实现了节能降耗,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技术获得2007年辽宁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和2009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中华轿车变速箱装配试验线
2009年底,沈阳自动化所与沈阳上汽金杯汽车变速箱有限公司合作的中华轿车变速箱装配试验线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这条装配试验线建立了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成套自动化生产线设计验证的分析与设计体系,系统的研究了优化可重构柔性装配理论与方法,并建立数字化环境,对自动化生产线进行3D布局设计,对工艺规程规划、机器人工作单元、产品装配及生产线离散制造过程都进行仿真优化等工作,解决了大型机电自动化系统成套设计的技术瓶颈。此外在设计中系统科学地运用了装配线设计的理论,并吸取国外汽车厂商的成功经验,将机械、气液、光电、传感器、自动控制及计算机管理等技术进行有机的集成,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变速器装配及检测工作。
该项目投产后,变速箱装配年产量可达到15万台,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它对于提升中华轿车的核心变速箱装配能力,保持核心技术的领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联合国环境署生态城示范项目
2009年,以耿涌研究员为核心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研究组,与沈阳市开展了全面的实质性合作,为沈阳的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9年6月沈阳市作为亚太地区三大城市之一入选联合国环境署生态城示范项目,在我国仅有沈阳获此殊荣。作为项目技术负责方,中科院生态所通过筹办国际会议、网站建设、专家培训、访问交流、产业生态优化和环境管理科学研究等多种渠道扶持张士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浑南新区两个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为项目顺利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更好地促进和服务沈阳的环境建设样板城,中科院生态所先后承担了沈阳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核算、沈阳市循环经济模拟系统开发、区域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发展规划编制等工作,为沈阳市打造资源节约型低碳化生态城市提供科学决策咨询和政策建议。此后,中科院生态所又相继承担了沈阳市张士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市浑南新区和沈阳市民用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三个区域的生态工业园规划的任务,为沈阳市打造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提供重要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