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2014年中国科协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海洋科学专题营”圆满结束

  “科学营让我领略到科学的魅力,我的科学梦由此起航。” 山东东营市广饶县第一中学魏玉洁在在海洋科学专题营留言册上这样写道。

  “这个夏天是科技的夏天,是我们增长见识的夏天,激发着我们科技的思想,引领着我们为祖国做一份贡献,我不禁为科技的发展感到无比陶醉!”,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的邢润楷通过科学营活动对科技充满了憧憬。

  7月18日,2014中国科协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海洋科学专题营”圆满结束,7天的科学营生活让营员们真切的感受到海洋的魅力,体验了科学的乐趣。

  中国科协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海洋科学专题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大学共同承办,活动整体设计突出海洋科学研究特色,强调培养营员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增强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本次专题营活动共招收营员100名,营员们将在7天的活动中聆听院士、专家的精彩报告,进行海洋科学课题研究,进行海洋生物标本采集、制作,参观亚洲馆藏量最丰富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探访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开展海洋知识竞赛等活动。

  其中,海洋科学研究课题是本次专题营活动的一大亮点和特色,科研人员根据营员们的知识层次和兴趣爱好,精心设计了“2014年黄海绿潮优势种群的分子鉴定”、“海浪、海啸的模拟实验研究”、“碳钢在海水中电化学腐蚀初步研究”等10个课题研究方案,涵盖了海洋生物、海洋生态、海洋地质、物理海洋、海洋腐蚀与防护、海洋生物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让营员们零距离接触海洋科技前沿。

  “以前以为研究海洋就是海洋生物、海水养殖等,没想到还可以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模拟海浪、环流,真是太神奇了!”,来自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一中学的郑举乐参与了“海浪、海啸的模拟实验研究”课题,对数学和物理学产生了极大兴趣。

  来自河南大学附属中学的孟海龙是“2014年黄海绿潮优势种群的分子鉴定”课题组的组长,他的课题组采集了青岛近岸浒苔样品,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鉴定,确定了2014年黄海绿潮的优势种群。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张宏晔带领来自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的营员开展了“利用水下摄影技术对鲍鱼大小调查方法的研究”课题,他表示,“营员们的求知欲十分强烈,在科学实验过程中特别专注,经常会提出一些好的科学问题,对我们今后的科研工作也是一种启发。”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传播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养青少年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中国科协组织的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为全国的青少年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让更多的青少年有机会走进高校和科研院所。

  “科研工作时科技工作者的本分,科普工作时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中科院海洋所党委副书记杨红生在刚刚结束的中科院海洋所“海洋科学暑期夏令营”活动开营仪式上,对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103名优秀大学生说。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作为全国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国家、省市科普教育基地,拥有丰富的海洋科普资源,包括我国规模最大、亚洲馆藏量最丰富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我国最先进的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以及“科学一号”、“科学三号”和“创新号”海洋科学考察船等。同时,研究所还建立了以海洋科学知识为特色的高中低、老中青结合的高层次专业科普人才队伍,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社会公众需求。

  多年来,中科院海洋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让科技资源充分转化为科普资源回馈社会公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研究所依托科研项目制作的“水母危机”、“揭秘海底聚宝盆”科教片在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播出,举办的“青岛市中、小学生我心目中的海洋主题绘画比赛”已经成为青岛市的海洋科普名片,与青岛二中、青岛三十九中等中小学校共建海洋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并开展海洋课题研究得到广泛好评,公众科学日活动每年吸引数千中小学生前来参观。

  科学传播工作任重道远。中科院海洋所将不断探索科普新模式,充分发挥科普资源优势,打造海洋特色科普品牌,让更多的青少年领略海洋科学的魅力,将蓝色梦想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