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生态所 姜凤岐
如雨露滋润,如春风送暖,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的旗帜高高举起,
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洒满人间。
这是构筑美丽中国的希望,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英明政见!
我们是共和国生态研究的轻骑兵,
突显生态文明建设,让我们倍感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
新世纪的钟声已经响过整整十七年。
站在岁月的至高点,放眼华夏大地,
看――
群峰托五岳、四海纳百川、城乡似珠玉、水陆共长天。
到处――
生机勃发,旧貌换新颜。
为了憧憬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正满怀激情喜迎新一轮红船盛会,
对崭新的宏伟蓝图翘首期盼。
此刻,我该用科尔沁草原的滚滚绿浪,为你唱首赞歌;
此刻,我该用长白山火红的杜鹃,为你编织绚丽的花环。
向你表达我们由衷的祝福,
向你倾诉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作为中科院旗下的一支科学方队,生态所从1954年的初春起步,走进深山密林、茫茫草原,
走进广阔田野、大漠孤烟。
驰聘在国民经济的主战场,
拼搏在探索自然奥秘的最前沿。
穿越时空隧道,跨过岁月的沟坎,
跋涉的足迹连成一条求索的长路,一直通向自然科学的峰巅。
六十多个春秋过去,我们——
在生命科学的长河里,涌出朵朵浪花流光溢彩。
在生态建设的星空中,托起颗颗明星光辉灿烂。
回眸漫漫的长路,重温曾经的科研!
远离了城市的繁华,远离家庭的温暖,
一年四季,双肩披着风霜雨雪,
两脚踏着荆棘,举步维艰;
三餐要吞咽饭碗里的沙土,
夜晚常把小小的油灯点燃。
不论是从前的宿营地,还是当下的野外站,
几乎没有歌声缭绕,没有琴弦作伴,
只有无边的寂寞和对亲人长长的思念。
是忘我献身的精神融化了所有的情感,
把全身心凝聚在放大镜下,凝聚在电脑的鼠标和键盘,凝聚在驰行的笔端。
日以继夜反复着看似呆板的过程:试验―― 观测,求真―― 发现,实践―― 理论――再实践,攻克下一道又一道科学难关。
就是凭借这种精神,我们在北大荒,
揭开了黑土地的神秘面纱,催化了这方热土向北大仓的转变。
就是凭借这种精神,我们在兴安岭,
面对森林宝藏的锐减,吹响了采育兼顾的号角,向世人发出了资源必须永续的呼喊。
就是凭借这种精神,我们在沙化地,
运用动态地植物学的理论谱写了绿锁黄龙的壮丽诗篇。
就是凭借这种精神,我们在盐碱滩,
把脉水盐动态规律,硬是把不毛之地变成了稻香蛙鸣的沃土良田。
这就是我们英勇善战的科研方队,
报效祖国的雄心不改,追求真理的精神代代承传,
前面有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开路,后面是无数献身科学的有为青年。
这就是我们严于律己的英雄群体,
研究自然生态首先治理人生的生态,情操的生态,
为自己建造起青春永驻的精神家园。
十八大后,这个群体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生态所进入中科院“生态文明建设”特色所行列,
在特色所定位和“一三五”规划实施中,
生态系统功能、防护林生态效应等研究又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十一世纪是生态的世纪,
无数座沙丘,无数条河流都在向我们热切的呼唤,
每一个乡村,每一座城市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心愿。
多少生态工程在等待我们攻坚克难、锦上添花,
多少贫瘠与污染的土地急需我们努力去改变。
‘替江山装成锦绣,把大地绘成丹青’是我们豪情壮志,
让‘无山不绿,有水皆清’的愿景不再遥远,
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天,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又敲响催征的战鼓,
“生态文明建设”仍为“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章篇。
我们将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坚守绿色的承诺,践行创新――发展的誓言。
为了绿色的承诺,我们手挽着手,
为了绿色的承诺,我们肩并着肩。
让我们沿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航程,乘着十九大的东风,
奋力扬帆,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