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生态所 张德生 

  长效尿素、长效碳铵、长效复合肥的研制及其产业化历程,令人振奋,笔者亲历了全过程,许多场景迄今仍历历在目,令人难忘,笔者愿把精彩瞬间、重要时刻记录下来,奉献建党95周年,以兹纪念。 

  1、长效尿素率先通过鉴定、工业生产、农业推广 

  1985年中国科学院主持长效尿素成果鉴定会在沈阳召开,鉴定委员会由全国化肥界知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给予长效尿素技术很高评价,国内首创,国际领先,长效尿素延长了肥效期,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作物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引起各界高度重视,开创长效肥技术的先河,应大力推广,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长效碳铵技术工业改产,农业推广时期 

  中国科学院、化学工业部于1994年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长效碳铵研究与推广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紧密围绕占氮肥总量1/2的碳酸氢铵改性机理,小氮肥厂改进设计与工艺,以及示范   

  推广工作。该项目全面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该项成果将给小氮肥生产带来新的生机,对促进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产生重大影响。建议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优惠与支持,以加快该项成果的转化。 

  为此,1995年成立了由化工部、农业部牵头,财政部、科技部、经贸委、中科院参加的长效碳铵推广应用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化工部提出了小氮肥厂改造规划,农业部提出了农业推广面积、作物品种,科技部将此列入了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经贸委将此列入了企业技改项目,财政部对小氮肥企业改产拨发了专项资金支持,科学院负责了具体实施。 

  在领导小组指导下,先后在凤城化肥厂,代县化肥厂、张掖化肥厂等处多次召开工业投产验收后,并连续在北京房山、江苏连云港、甘肃张掖等地了召开农业推广现场会,每次会六部委都派官员参加,在北京房山召开的三次现场会,各部均有副部长参加,声势之大,规模之高,在项目推广中是少见的场面,形成了农业推动工业、上级促进基层的互动态势。五年来有60多家小氮肥厂改厂改产长效碳铵,农业推广面积8亿亩,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农民大幅度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据此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 技进步二等奖。 

  长效碳铵技术在参加比利时根特世界肥料会议中,论文一经宣读引起了世界肥料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映,大会主席团经多次协商,慎重决定12届世界肥料大会在中国召开,这是第一次在欧洲以外的国家召开这样的会议,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同时也提升了我国化肥在世界化肥界的地位与影响。 

  长效碳铵推广应用过程中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1995年由生态所起草的“关于加强长效碳铵的推广、应用的建议”,通过了化工部向国务院领导提出建议,获顾秀莲部长的批示,之后获国务院领导陈俊生、宋健的批示;1996年由生态所提出了长效碳铵推广中所遇困难的解决办法,以新华社内参形式上报国务院并得到了国务院领导温家宝、姜春云的批示;1997年由生态所提出长效碳铵推广情况汇报上报院里,科学院以简报形式下发院属各局及院属各所。三年中这三次大的举动,为推动长效碳铵在全国推广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亦为日后长效肥在国家的发展打下思想、舆论基础。 

     3、广交朋友,树立形象 

  开始为树立形象,实施了多项措施。与新闻媒体建立广泛联系,建立感情,结交朋友,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最早在全国化肥界推出,以专家访谈形式在化工报上首先发表,之后农民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等先后效仿多次报道、宣传,介绍了长效复合肥添加剂。特别是中央电视台7频道《星火科技》制成的10分钟短片,包括了科技人员在试验室工作情景,有工厂车间设备、生产产品过程,有农业田间试验作物长势画面,多视角、全方位地介绍宣传了长效复合肥添加剂,先后20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全国率先全面介绍一种化肥,这是前所未有的。还在中央广播电台、辽宁、长春电视台分别多次播出,多家媒体在全国形成了网络。真可谓电视台有影、电台里有声、报纸上有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所造成的舆论环境,既是国家领导机关的喉舌、耳目,也是人民群众认识科学技术的桥梁与纽带。 

     4、高规格的鉴定会,权威性的鉴定意见,众多媒体为之营造氛围 

  由省级主持通过了中试放大鉴定会,历经10年精雕细刻、不断完善、工业生产工艺不断成熟、产品生产供不应求,农业推广面积、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加、社会认知度在迅速提高,农民接受人群在不断扩大,中央1号文件明确将高效肥料技术列入农业持续、稳定增产的重要措施,在一派赞扬声中,十年磨一剑,成就一项含金量很高的技术成果。中科院不失时机组织院级领导、院士及一位资深院士、四位资深教授组成高规格鉴定委会员。 

  专家委会员一致认为该项成果为创新成果,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应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建议国家给予政策性扶持,为国家农业发展、环境治理做出贡献! 

  参加鉴定会、新闻媒体部门齐全,人数众多,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农民日报、化工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等媒体20多位记者参会,并都在第一时间在电视台、电台、报纸播出消息或发表文章,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形成快捷全方位舆论环境。 

  以鉴定会为契机,生态所为中央和国务院领导撰写的“关于加强长效复混肥技术推广,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建议”得到了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视,被中办“专报采用”。2007年中央下发1号文件,把加强缓控释肥研究做为发展现代农业措施之一;日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新型高效肥料创新”国家高强度经费支持的大项目,生态所是项目的主要设计者,项目的承担者和经费的主要获取者,应该说,这正是国家对生态所多年工作和现行重大举措的客观评价与广泛认可。 

   5、产业化进程加快,推动化肥行业结构性调整 

  利用长效肥添加剂在复合肥领域的技术优势,探索生产要素优化、重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添加剂这一复合肥支撑技术被更多大型企业所接受,使生产上规模,效益上了新水平。 

  近年来,与辽宁锦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建起52万吨缓释尿素生产线,与黑龙江爱农复合肥有限公司建立32万吨长效复合肥生产线,特别是与山东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世界上最大长效复合肥百万吨生产线,使产业化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长效复合肥生产的排头兵。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底长效缓释肥已生产317.6万吨,农业推广面积9153万亩,获经济效益52.84亿元,占我国长效缓释肥总量的80%,年产量已达世界产量1/3,居世界第一,分别出口马来西亚、日本、韩国、越南、美国等国家,主要用于棕榈树、橡胶、松树、苗圃等附加值高的观赏性娱乐性品种。长效缓释化肥增加成本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4.0-12%。可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扩大市场容量,可实行产业化生产,其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批示:沈阳生态所研制的缓释肥,不仅使农业增产,而减排效果显 著,是治理面源污染之良策,还可减少农业成本,使农民增收,是环境友好技术。这类成果院部应充分关注,采取适当措施推动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进程。 

      6、最高的奖尝,最大的荣誉 

  200919日,2008年度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上午10时许,当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走上主席台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首先胡锦涛向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颁发奖状;接着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讲话,李克强副总理主持大会,国务委员刘延东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沈阳生态所“长效缓释肥料研制与应用”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团队代表参加这一隆重、热烈、激动人心的奖励大会,并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合影,这是美好的时光,幸福的时刻,是党和国家给予科技工作者最大的荣誉,最高的奖尝。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变荣誉为动力,化奖尝为鞭策,绝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人民的重托,高举旗帜,牢记使命,走中国特色道路,为建设强盛国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长效肥研制和产业化的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国家的大环境,得益于国家大政方针,得益于院、分院领导的关心,尤其得益于生态所历届领导的具体指导和支持,如果没有生态所提供的平台,没有生态所在国家的地位、形象和影响,没有生态所有形、无形经营性资产作为原始积累,想成功一番事业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在新一届所领导的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实现“创新跨越、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所战略思想,“立足重点跨越,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前瞻部署,统筹安排全局”,真正瞄准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进一步凝练科技目标,明晰自身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只有研究所实现创新跨越,持续发展,是成就一番事业力量源泉,坚强后盾,这不仅是不争的事实,更是事物发展的自身规律,一个被人们广泛公认的理念。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