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分院 刘伟男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外部环境又充满了不确定性,屡现黑天鹅事件。“位卑未敢忘忧国”退休了仍然要有家国情怀。我们对国家经济形势依然十分关心,但只是关心并不担心。这是缘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理政新概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缘于砥砺奋进的卓有成效的五年实践,缘于我们能理性认识把握形势。 

                          成就辉煌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心和舆论焦点。有唱衰中国的“中国衰落论”:“中国已步入日本二十年停滞期的后尘”、“中国陷入了拉丁美洲陷阱”、“中国经济将硬着陆”;有妖魔化中国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挤占了发达国家的发展空间、抢走了他们工人的就业岗位”、中国是外汇操纵国”......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远的价值追求,开放的世界胸怀,包容的文化视野,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实现了新的飞跃。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74.4万亿人民币,增长了6.7%,增速名列世界前茅,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的GDP占世界GDP已由1978年的1.8%,提升到2016年的15%以上。中国发展也没有危及其它国家,反倒是促进了它们相关产业的发展。据统计,从2001年至2010年中国入世十年间,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商品,相当于给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近年来,尽管世界贸易低速,我国外贸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每年进口额依然超过10万亿人民币,为贸易伙伴直接或间接支撑了180万个工作岗位和1650亿美元的GDP。中国与美国的相互投资就为美国产生了260万个工作岗位和2160亿美元GDP,而且,中国向美国的投资数额高于美国向中国的投资数额。 

  在全球经济增速7年最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区和全球性挑战频发的环境下,2016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仍达到39%,并连续8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动力。新加坡著名学者郑永年说,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一直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最大贡献份额。世界银行行长金镛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是史无前例的。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仍然看好2017年中国经济,并调高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 

  中国举世公认的成就崩溃了“中国崩溃论”,中国发展了但不走“国强必霸”的邪路打破了“中国威胁论”,欣欣向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终结了“社会主义历史已终结”的终结论。 

                     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说,观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随着供给侧改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发力,中国经济增长方向产生了可喜的结构性趋势性变化。 

  1,由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平均两位数的高速度。2012年经济增长由上一年的9.5%回落到7.7%,这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经济增长率第一次回落到8%以下,从2013年到2016年分别是7.7%7.3%6.9%6.7%,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速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客观规律使然。一是中国经济总量大了,增长难度也加大了。1978年改革之初,我国经济总量是1460亿元,增长了1个百分点是15亿元,2016年总量是74.4万亿元,增长了1个百分点就是7400亿元,这已大大超过了改革之初1年的经济总量了,现在增长1个百分点等于5年前增长1.5个百分点,等于10年前2.5个百分点。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形象的说,少林寺几岁的小武僧一口气可不费劲的翻十几个跟斗,而青年武僧翻三五个跟斗就不得了,原因是块头大了! 

  二是外部环境的影响。现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相互依存度很高。而当前世界经济又整体下滑。发达国家2015年普遍下滑了2个百分点,欧盟经济增长只有1.3%,日本只增长0.5%,就是经济表现比较好的美国也只增长2.4%。发达国家是世界需求的主要来源,这当然要影响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较大的中国。过去,对外出口能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几个百分点,而近两年已是负拉动了。 

  三是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合理区间。经济增长速度既要考虑国民经济的需要和可能,也要考虑到国民经济中长期增长目标的要求。国民经济需要的核心要素是就业问题,我国经济增长达到6.5%以上,就能保证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以下。同时,我国的资源、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也能支持中高速增长。这个速度也能保证我国如期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其实,7%左右的中高速在世界上已属于高速增长了,被称为富国俱乐部的经合组织预计今年全球增长率也只有3.2%左右。 

  总之,我们不能简单的以GDP增长速度论英雄,而是着眼未来从实际出发谋发展。 

  2.从有“体量”到讲“体质” 

  中国经济总量已达11万亿美元,是全球两个经济总量超过十万亿美元国家之一。但是,“拉长影子不能增长身高”,一个健康的人不能只长肉不长骨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不能单纯看量增还要看质优,不能单纯看体量更要看体质。中国经济已进入了“长身高”的“强身健体”时期了。 

   2016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消费已发挥主要拉动作用,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达71%;第三产业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6%;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2%;在缩小贫富差距上,2016年有1240万人脱贫,我国用30年时间累计让7亿多人脱贫,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是最早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国家。在“三去一降一补”上,钢铁、煤炭已超额完成去产能的目标任务。去库存上,商品房待售面积截止20174月份已连续9个月下滑。在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上也取得了新的进步。联合国发布的《2016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已进入高发展水平国家组。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已不再纠结于规模、速度和数量,发展方式已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动力已由靠要素投入驱动转向靠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已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迈进! 

  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方案 

  中国目前已成为124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为各国人民带来巨大实惠。中国还进口了大量大宗商品,也促进了相关国家产业发展。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正向外溢效益。 

  中国应该对人类有更大贡献。中国最根本的作为是要从经济高速增长引领世界经济转变为以思想、观念、方案引领世界。 

  习总书记在2014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在71届联合国大会上,93个会员国一致赞同将其载入联大决议。“一带一路”已从中国倡议走向了全球共识,并已落实到了具体项目,截止到今年年初,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积极响应,中国已和4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已对沿线国家投资达500多亿美元。“一带一路”是中国倡导但不主导,是共建而不单干,是双赢共享。 

  习总书记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被写入了联合国的相关决议。 

  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形成了中国倡导的“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共识。 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立,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吸纳中国为正式会员,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份额和投票权升至第三位,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在不断深化与全球的金融合作中,中国声音越发响亮。 

  中国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全球发展格局,率先签署《巴黎协定》,彰显了中国对全球健康永续发展的诚意和追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也被写入联合国相关决议中。 中国声音中国智慧中国行动惠及全世界,显示了中国在世界的领导力、话语权和国际规则制定权。 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寻找发展道路提供了范例。中国道路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正走进世界舞台中心。 

                           让创新驱动成常态 

  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的先声。党中央也一再强调,要有问题意识,要以问题为先导。所以,我们要清醒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只要勇于正视并能积极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特别是要围绕供给侧改革这条主线,补上最突出的短板—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中国经济必然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经济的出路就在于加快创新和技术进步。我国科学技术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技术对外依存度仍高达50%,我国高科技产业增加值仅占11.8%2009年后,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波动下滑,自主创新速度也放慢了,而同期经济也持续走低,说明没有技术进步的支撑,经济很难有大的发展。 

  要通过提升创新能力解决经济上存在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问题。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档次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有很高的消费需求。可由于市场上缺少高品质,高质量的商品,以至于“需求外溢”。2015年,我国进口制造业产品达1.2亿美元,出境率高达1.2亿人次,消费总额达1.5亿元。可见,不是需求不足而是有效供给不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企业要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要加强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解决社会关注的问题。“疯涨”的房地产价格,长期暴利的金融业,挤压了制造业。事实表明,房地产投资增长越快的省份和地区,其创新投入和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增长率就越低。另外国企改革进度相对缓慢,社会感知的效果也不显著。所以要真正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开拓创新,排除阻力,使房地产业回归到“房子是用来住的”常识中,使金融业能为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提供支持,使国企真正体现“国”字! 

  科技要创新更重要的科技管理要创新。要营造科技创新生态,培育有利于产生创新的文化,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切实解决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的短板,让创新驱动成为常态! 

  改革没有完成时。习总书记说,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勇于担当,迎难而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附件: